Recopec
文章13
标签16
分类4
自用 PC 机的折腾记录

自用 PC 机的折腾记录

配置如下

  • CPU: Intel Core i7-13700K
  • CPU Cooler: VALKYRIE C360-RGB
  • CPU Thermal Paste: Shinetsu X-23-7921-5
  • RAM: OLOy 战鹰白金特别版 RGB 3600MHz 16GB x2
  • Motherboard: MSI PRO-Z690-A-WIFI-DDR4
    • BIOS: 7D25v1C
  • GPU: 盈通 RTX3080 10G 花嫁 0.8V@1710MHz
  • Case: DIY Rack
  • OS: Windows 10

BIOS常规设置

OC -> Advanced CPU Configuration

BCLK 100MHz Lock On 开

HT 关

CPU Over Temp Protection 110°C

TVB 相关全关

IA CEP Support 关

功耗相关设置在设置散热器的时候BIOS自动帮你调整了,这里就不手动调了。

GPU降压

照泥潭大佬的教程,摸出下面的表,照着配置即可,最终结果 0.8V@1710MHz

Voltage Freq Result
0.8 1830 X
1815 X
1800 X
1785 X
1740 X
1710 CURRENT
0.825 1875 X
1830 X
1800 X 3DM 不过

IMC

首先摸IMC体质,SA 电压1.4起摸,内存用 XMP 2 4400MHz 18-26-26-46 @ 1.55V。

烧机工具使用 yc 0 1 8 16。

Freq SA result Passed
4400MHz 1.45 不开机
4300MHz 1.45 进系统 -> yc 秒重启
4266MHz 1.45 进系统 -> yc 38s报错
4266MHz 1.40 进系统 -> yc 秒报错 -> 蓝屏
4266MHz 1.50 进系统 -> yc 秒报错
4200MHz 1.40 进系统 -> yc 15it Passed YES
4200MHz 1.37 进系统 -> yc 20it Passed YES
4200MHz 1.36 进系统 -> yc 2it 报错
4200MHz 1.35 进系统 -> yc 1it 报错
4133MHz 1.30 进系统 -> yc 5it Passed YES
4133MHz 1.275 进系统 -> yc 5it Passed YES
4133MHz 1.26 进系统 -> yc 15it Passed YES
4133MHz 1.255 进系统 -> yc 5it Passed
4133MHz 1.25 进系统 -> yc 1min 报错
4133MHz 1.20 进系统 -> 蓝屏
4100MHz 1.24 进系统 -> yc 15it Passed YES
4100MHz 1.23 进系统 -> yc 7it 报错
4100MHz 1.22 进系统 -> yc 2min 报错
4100MHz 1.20 进系统 -> yc 秒报错
4000MHz 1.15 进系统 -> yc 60it Passed YES
4000MHz 1.14 进系统 -> yc 5it 报错
4000MHz 1.12 进系统 -> yc 秒报错
4000MHz 1.10 进系统 -> 蓝屏

实测开关 HT 对 IMC 体质无影响,该不开机的还是不开机

Freq SA Voltage result Passed
4400MHz 1.45 不开机
4300MHz 1.45 进系统 -> yc 秒报错
4266MHz 1.45 进系统 -> yc 20s报错

结果

通过上面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找到这几组数据

Freq SA Voltage result Passed
4200MHz 1.37 进系统 -> yc 20it Passed YES
4133MHz 1.26 进系统 -> yc 15it Passed YES
4100MHz 1.24 进系统 -> yc 15it Passed YES
4000MHz 1.15 进系统 -> yc 60it Passed YES

最终我选择了4133MHz@1.28V,电压按习惯多给0.02防止缩肛不稳定。为什么没选择4200Mhz是因为我觉得0.1V的电压提升67MHz不太值,仅此而已。


CPU超频

首先是上文调整好IMC后的测试结果。

CPU-Z 单核876.5分,多核10646.1分

R23 多核25205分。

AIDA64 内存测试结果:

AIDA64 FPU:温度95度浮动,P Core 最热 97°C,E Core 最热 87°C 。功耗235W,软显电压1.344V

P95 Small FFTs:温度103度浮动,P Core 最热 105°C,E Core 最热 93°C 。功耗270W,软显电压1.300V


对于超频我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全核固定频率,一种是动态超频。在此我对两种结果都测试一下。此外还有一种是通过调整 VID 相关 + offset 实现对原有电压曲线进行调整,同时对不同的负载核数动态调整频率。现在网上比较主流的是后面那一种。

固定电压模式有一个缺点就是CPU电压不能下探到1V以下,导致待机功耗偏高,30W左右。

超频我所预想的结果是CPU不撞110°C温度墙,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达到单核更高频率并且稳定运行,不能出现不稳定情况。

定压定频超频

首先CPU定频1.3V,防掉压设置Mode3。5.6GHz开始起摸。

5.6GHz

电压 P95 CPU-Z R23 FPU remark
1.30V 报错 916/11093 94°C/233W
1.35V 报错 918/11093 26186
1.35V 撞墙 918/11086 Mode2
1.30V 掉线程 Mode2
1.32V 掉线程 Mode2
1.33V 撞墙110°C/282W/490W/1.324V 914/11116 26137/204W/1.326V 93°C/226W/381W/1.326V
1.34V 撞墙 Mode2
1.35V 撞墙 Mode2

放弃5.6GHz。

5.5GHz

电压 P95 CPU-Z R23 FPU remark
1.33V 108°C/305W/1.292V
1.32V 107°C/285W/1.286V
1.31V 104°C/277W/507W/1.276V 898/10983 25928/183W/1.288V 86°C/208W/350W/1.284V
1.30V 闪退101°C/250W/1.268V 897/10987 25830/182W/1.278V
1.29V 闪退+死机
1.28V 死机98°C/240W/1.248V
1.28V 103°C/270W/483W/1.274V 897/10979 25877/182W/1.276V 85°C/202W/345W/1.276V Mode2
1.27V 9min闪退100°C/265W/462W/1.266V 899/10978 25919/177W/1.266V Mode2
1.26V 10min闪退97°C/260W/457W/1.256V Mode2
1.25V 闪退 Mode2

个人觉得Mode2获得的电压比较平一点,所以倾向于使用这个。

在此基础上拿出这两组数据,作为定频定压超频最终结果。我最终选的的是第二组数据使用,电压为了考虑稳定性必须要多给0.03V。

Vcore LLC P95 CPU-Z R23 FPU remark
1.31V Mode3 104°C/277W/507W/1.276V 898/10983 25928/183W/1.288V 86°C/208W/350W/1.284V
1.28V Mode2 103°C/270W/483W/1.274V 897/10979 25877/182W/1.276V 85°C/202W/345W/1.276V

最终结果

参数 P95 CPU-Z R23 FPU remark
5.5Ghz@1.29V LLC Mode 2 105°C/270W/492W/1.282V 901/10953 25927/186W/1.284V 89°C/208W/350W/1.284V 玩原神会闪退/TM5不过
5.5Ghz@1.34V LLC Mode 3 掉线程降频/300W/518W/1.300V

讲真的,我是真的不想用这个电压,甚至想降压摸 AC LL 去了,这我都给了110°C的功耗墙,已经顶着墙跑了。

网友说一般跑R23测试,那我就跑吧。

依然是 Mode 3 防掉压,电压0.01V一档,找到稳定跑10min不报错的点,跑稳之后再试试(据说对13代)压力更大的R15。

结果因为我是 Win10 跑不了,作罢。

电压 R23 FPU remark
1.31V 25928/183W/1.288V 86°C/208W/350W/1.284V
1.30V 25830/182W/1.278V
1.29V 185W/312W1.266V
1.28V 第三圈报错
1.27V 自动关机
1.25V 报错

然后想了想,折腾这么久就为了0.2GHz,而且还不稳定,所以作罢,尝试降压。

降压

按大佬所说的,先摸防掉压开多少合适,然后降低AC DC。这里依然列一个表,既然是降压那就得把P95加进来。

依然是P95跑稳了再跑R23,打开超线程。

R23 基准分数 30800

这里贴一个我自己测试的

CPU Lite Load Control 表

LLC AC DC
1 1 1
2 10 80
3 15 80
4 20 80
5 25 80
6 30 80
7 35 80
8 40 80
9 50 80
10 60 80
11 70 80
12 80 80
13 90 90
14 100 100
15 110 110

调整 LLC 测试

VRM LLC CPU LiteLoad P95 R23 FPU remark
Auto Auto(50 80) 掉线程109°C/316W/536W/1.276V 97°C/253W/412W/1.320V 100°C/252W/404W/1.332V 内存调好基础上
Auto Auto(50 80) 109°C/280W/425W/1.316V 94°C/248W/394W/1.310V 98°C/247W/392W/1.330V 全默认只改温度墙
Auto Auto(50 80) 降频109°C/316W/536W/1.296V 94°C/247W/398W/1.312V 96°C/246W/386W/1.326V 以上基础开 BCLK 100Mhz Lock
Auto Mode 1 闪退 报错 85°C/210W/318W/1.194V
Mode 8 Mode 1 蓝屏 报错 85°C/210W/318W/1.194V
Mode 7 Mode 1 闪退 87°C/225W/349W/1.230V 90°C/218W/340W/1.234V 30740
Mode 6 Mode 1 闪退99°C/306W/466W/1.216V 91°C/229W/365W/1.252V 91°C/223W/348W/1.254V 30804
Mode 5 Mode 1 掉线程108°C/305W/494W/1.248V 92°C/237W/382W/1.272V 94°C/228W/368W/1.274V 30684
Mode 4 Mode 1 不测了 °C/W/W/V

这里我感觉选 Mode 6 比较合适,先这样用几天看看。

换了新电源,重新测试一下。

原来老电源3.3V和5V的DCDC有问题,导致内存不稳定,买了一个新的AR650+捍卫版,目前用着还挺不错的。

VRM LLC CPU LiteLoad P95 R23 FPU remark
Auto Auto(50 80) 降频104°C/290W/551W/1.254V 91°C/243W/418W/1.310V 95°C/245W/409W/1.324V
Mode 6 Mode 1 闪退98°C/295W/491W/1.218V 83°C/220W/364W/1.236V 85°C/214W/355W/1.238V
Mode 6 Mode 1 92°C/267W/424W/1.226V 73°C/179W/308W/1.252V 82°C/198W/335W/1.246V 以下关HT
Mode 7 Mode 1 90°C/255W/413W/1.202V 72°C/174W/300W/1.236V 81°C/192W/331W/1.226V 25266分
Auto(Mode 8) Mode 1 84°C/188W/316W/1.194V 69°C/168W/284W/1.202V 76°C/186W/300W/1.192V 25272分

对于在这里我选择还是关闭 HT,如果保留 HT 的话可以锁一个253W的功耗墙,这样也可以。

动态超频

首先根据泥潭大佬的步骤

第一步:摸出稳定的默频电压曲线

也就是降压。像超频,一般会把设置调整到稳定性临界,在倍频电压曲线的默频部分,我也希望降压到稳定性临界。

限制电压对象为“实际VID电压”,建议设置为1450,即1.45v。防止哪个地方抽风或输入误操作给了超高电压把CPU炸了。

ACLL之前已设置为0.01,CPU没有ACLL掉压补偿,默认的VRM LL 1.10毫欧(LLC 等级3)掉压严重,大电流时会稳定性不足,所以之后还需要找一个合适的VRM LL/LLC。
DCLL也设置为0.01,这是为了方便观察“裸VID电压”,从而方便对VID曲线进行调整。副作用是“实际VID电压”未被DCLL降压,所以软件功耗会虚高。上面设置的253瓦功耗墙大概等价于正常设置的230瓦功耗墙。

调整 VRM LoadLine

这里我设置的 VRM LLC Mode 6,也就是0.56mOhm。


这是我这块板子的 LLC 对照表

LLC1 0.01
LLC2 忘了
LLC3 0.12
LLC4 0.28
LLC5 0.4
LLC6 0.56
LLC7 0.69
LLC8 0.96


对于 LLC 电压补偿和 CPU LiteLoad 还有 AVX2 Voltage Guardband 我有点不太清楚,所以这里做一个测试看看。

在 VRM LoadLine Mode 6 下调整 CPU LiteLoad Mode。

LiteLoad Vcore 温度 软显功耗 整机功耗
mode1 1.222 96 299 443
mode1+关avx升压 1.222 93 299 435
mode2 1.248 100 273 466
mode2+关avx升压 1.248 100 272 453
mode3 1.264 103 282 470
mode3+关avx升压 1.264 101 281 475
AC DC 1+关avx升压 1.222 97 295 448

实测 AVX2 Voltage Guardband 大概是没用的,就算有用也作用很小。

VRM LoadLine P95 CPU-Z R23 FPU
Auto 闪退 865/12667/1.22V 30895/215/308/1.194V 75°C/208W/299W/1.198V
Mode 6 94/298/434/1.222V 863/12664/1.272V 30783/228W/341W/1.252V 84°C/222W/331W/1.256V
Mode 7 闪退 81°C/222W/331W/1.236V
Mode 8 闪退 866/12686/1.222V 30800/212W/310W/1.192V 77°C/207W/303W/1.198V

可以得出结论是 CPU Lite Load Mode 调整的是 AC DC LoadLine 的值,而 LLC Mode 则调整的是 VRM LoadLine 的值,而 AVX2 Voltage Guardband 好像没什么作用,其三者功能都是对 CPU 做电压补偿,所以楼主所说的仅用 LLC 做电压补偿是可行的。

调整 Voltage Offset

在此基础上我对 CPU 电压进行 Offset 调整,目前我 CPU 的参数是:AC DC 1, LLC Mode 6, AVX Voltage Guardband Scale 0, PL1=PL2=253W。

然后根据楼主的方法跑R23测试临界值,不跑 P95 AVX 的原因是因为负载太大,其实际使用中根本碰不到这种场合,所以意义不大

VRM LLC Offset P95 R23 FPU result
6 -0.05 闪退 85°C/226W/351W/1.252V
6 -0.10 79°C/206W/323W/1.208V 80/201W/316W/1.212V
6 -0.11 78°C/203W/316W/1.198V 79/197W/306W/1.202V
6 -0.12 掉线程76°C/220W/311W/1.190V
Auto -0.05 76°C/212W/314W/1.196V
Auto -0.06 掉线程75°C/210W/310W/1.186V
Auto -0.07 掉线程
Auto -0.10 掉线程

摸 CPU 跑 R23 的最低电压

Freq Offset R23 remark
5.3GHz -0.19V 1.152V
5.4GHz -0.185V 1.192V
5.5GHz -0.14V 1.236V
5.6GHz -0.09V 1.286V/188W
5.7GHz +0.01V 1.366V/229W
5.8GHz +0.12V 1.494V/299W 设置少了不稳,设置多了撞墙

摸单核体质

摸 VID 表

在摸大核体质的时候因为小核最低也有 1.0xV 的电压,所以需要手动进BIOS把小核关闭。

得到VID表如下

第二步:放弃

其实在降压过程中在调整LLC后,对于我这颗CPU的体质已经到上限了,再调整频率的话收益不大,所以就这样用了,在极限烤机下能到温度墙的边缘,自己已经挺满意这样的情况了。

所以CPU下最终结果是,关闭 HT+VRM LLC Mode 8 7 + CPU LiteLoad Mode 1。

对性能0提升,仅仅对极限环境下的稳定性有提升(伪)

参考资料

https://ngabbs.com/read.php?tid=34192551&rand=980

https://skatterbencher.com/2022/11/24/skatterbencher-50-intel-core-i7-13700k-overclocked-to-6000mhz/

https://elmorlabs.com/2019-09-05/vrm-load-line-visualized/

本文作者:Recopec
本文链接:https://blog.irec.moe/my_pc.html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3.0 CN 协议进行许可
×